110學年度研究績優交流坊(二) 申請計畫到論文發表,這一場學術馬拉松

111.04.13/研發處

本校110學年度研究績優獎勵獲獎人研究經驗分享,第二場受疫情影響改以線上會議方式進行,由觀光系黃淑君教授、行管系莊文忠教授公廣系蕭丞傑副教授與傳管系張伯謙教授等4位老師,接力於今天(4/13)登場。黃淑君老師分享了,從計畫申請到論文發表的歷程。她強調研究計畫的內容最好能有原創性、應用價值與學術貢獻,且研究方法要儘量寫得細緻一點,讓審查委員很容易就清楚計畫的可行性,獲得補助的機會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圖一、黃淑君老師分享題目:從計畫申請到論文投稿
圖二、莊文忠老師分享題目:如果學術研究是一場馬拉松?

莊文忠老師以準備馬拉松來比喻學術研究的歷程,兩者都需要經過長期的準備,而且在過程中要能自得其樂;學術研究的馬拉松著重的是:心理的調適、設定目標、平時練習與累積能量、議題的長期耕耘、配速與休息的重要性;特別是配速與休息才是學術這條路走得長久的祕訣。蕭丞傑老師就多年期專題研究計畫申請經驗來分享,他認為要獲得多年期計畫的關鍵在於各年的計畫都要有一個主要重點,並且各分年計畫要能相互扣連,然後找到一個核心理論來貫串其中,並借由計畫總覽來定位,讓整體研究看起來更紮實,獲得科技部補助的機會也就大幅提高了。
張伯謙老師更不吝嗇地以目前正在執行的計畫為案例,跟與會老師從議題的發想、文獻的掌握,方法的舖陳…一路講到執行計畫時心得,諸如助理人員的訓練,互動與資料檢核,好的助理人員不僅可以讓研究得以順利進行,更協助同學參與到研究的歷程,且更能協助新計畫的撰寫的準備,也提醒與會教師如果獲得了補助,也不要忘了應用這一部份的助力。

圖三、蕭丞傑老師分享題目:科技部多年期專題研究計畫申請經驗分享─行銷傳播領域
圖四、張伯謙老師分享題目:以PPM理論探索使用者在新舊媒體環境下的轉換決策與行為

在分享的互動時間,與會的老師熱烈提出許多問題,包括新進人員的計畫怎麼寫、多年期的重點是什麼、學術倫理等等。透過彼此的經驗分享和交流,各自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