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度研究績優交流坊(三) 計畫撰寫、投稿期刊與教學、服務的經驗交流

111.04.20/研發處

本校110學年度研究績優獎勵獲獎人研究經驗分享,第三場由資管系林金玲教授、廣電系蔡珮副教授、觀光系黃品全教授及法律系王玉全副教授等4位老師,於今天(4/20)登場。
林金玲老師認為不管是寫研究計畫或是學術論文,目標偉大是非常重要的,目標確認後接下來就是如何做,你要說服審查委員你提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再配合寫作的技巧,研究計畫通過的機會就會比較大,關於計畫案寫作的技巧,林老師建議先寫成果來吸引讀者的注意,接下來才娓娓敘說如何可以達成這樣的成果。

蔡珮老師以95年迄今之自身提計畫經驗進行分享,在95-99年每年單年期計畫皆通過,101年至目前皆提多年期計畫且都通過,惟有100年與他校教師共同研提整合型計畫未通過,因此提醒老師們參與整合型提案要多加考慮。蔡老師同樣也鼓勵老師申請多年期計畫,她建議與會老師可以花一點時間找出自己的研究軸線,若研究方法與焦點不同,也可以嘗試多年期計畫申請。倘持續執行多年期研究計畫,便可慢慢地在所屬的領域裡建立起一個山頭。
黃品全老師認為撰寫和投稿期刊時,要思考如何推動增長研究能力的飛輪,他建議與會教師可以多看看排名前面的期刊,他們有助於增強研究者研究能力的正向增強迴路,多留意具有時代重要性、挑戰性的議題,所選擇的議題自然就能引起讀者好奇,抓住審查委員的注意力,但並不一定要投免費或是收費的期刊,而是要看文章和這個期刊的相關性及當下的投稿策略和目的。

王玉全老師分享如何從教學中來獲取研究靈感,他表示在學校任職前3至4年重點擺在教學,因此透過備課,閱讀國外文獻,並養成每年更新的習慣,因此他認為不論是開新課程或是做教材都是很好消化大量文獻的時機。王老師也表示在申請計畫時,盡可能不要有小辮子,例如文獻需要介紹清楚;另外,他也表示在期刊或研討會發表時,有批評指教的聲音是好事,可以找出他人反對的論點來看,突破自己盲點進而轉換成自己的養分。王老師也分享藉由上課中與同學互動、問答更能知道當下關心的議題,對於研究計畫的撰寫常常可以獲得很大的助益。

在分享的互動時間,與會的老師熱烈提出許多問題,包括新進人員的計畫怎麼寫、隨到隨審是什麼、學術倫理等等,研發長也跟與會老師分享國際期刊的投稿心得,並鼓勵老師們科技部計畫申請執行不中斷,以累積自己的研究能量。透過彼此的經驗分享和交流,各自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