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4.17/研發處
本校112學年度研究績優獎勵獲獎人研究經驗分享,第三場由廣電系林承宇教授、林佳欣副教授、觀光系韓明娟副教授及傳管系羅尹悅副教授等4位老師,接棒於今天(4/17)分享。
林承宇老師認為在大學從事教職,要把發表論文當作是職志,目標設定要有一級期刊,所謂一級期刊是該期刊在該領域裡的國際排名在前25%,在這些期刊的審查機制相對於國內TSSCI等級期刊的審查來得客觀、公平,以投注的心力來說,投國內期刊所花費的並不會少於國際期刊,那何不鼓起勇氣直接投稿國際期刊,有改就有希望。更何況申請國科會計畫與相關學術獎,審查發表情形還是多以SSCI等級期刊為主要參考依據。另外,林老師也表示跨領域或是踏入量化的世界時,需要有好的研究夥伴才可事半功倍。
林佳欣老師分享自己為何要投國際期刊,他認為台灣傳播圈比較少讓外人進去,投中文期刊比較會受到欺負,也建議與會教師可以考慮直接投稿國外期刊。至於選擇期刊還是要以領域接近的為主,如此文章被接受率相對較高。投期刊的過程是一條漫長的路,不斷地被拒絕是常態,就像是一道牆堵在面前,端看你要不要爬過去而已。林老師也實際帶與會老師瀏覽如何查詢哪些期刊是SSCI,鼓勵老師們從SSCI開始嚐試。
韓明娟老師認為最好把握國科會新進人員計畫的機會,因為審查標準相對有利於新進教師,但是也不要把目標只設定在獲得國科會補助計畫,執行計畫只是研究起歩,長遠目標還是應該放在期刊發表上,研究者一定要強迫自己開始動工,動工後就要開始深入發掘,這樣邊寫就會邊培養出自信心。同時韓老師也勉勵大家不要怕被拒絕,在構思計畫過程中,韓老師也分享要專注在自己的議題和方法上,不要陷入框架否時容易被牽著走,失去新意。
羅尹悅老師認為教學和撰寫研究計畫是一種新的學習,將它們當成是能力拓展和深化實力的機會,計畫往往是在這樣的夾縫中長出來的,在匍匐前進的執行過程裡,要多與人交流,特別是在實務面的請益,儘可能地應用包含學校行政資料及跨校協助等各種資源,來完成研究計畫,至於計畫的成果,不要以為沒有人會在意,學門還是會看結案報告並當作來年提計畫審查參考。
在分享的互動時間,與會的老師熱烈提出許多問題,研發長點出台灣學術環境現況如此,既然期刊國內走不通,那就往外走,大家都有被拒絕的經驗,「你」不孤單。至於資源的維持,行政服務品質協助,研發處會盡力提供。研發長也建議走實務路線的教師,可以參加產學工作坊,參考學校一些以產學計畫升等的教師他們的經驗,考慮以產學計畫升等,不一定要拘泥於學術型的研究計畫。在如此透過彼此的經驗分享和交流,各自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