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績優教師經驗分享交流坊(三) 中外期刊主編、審稿人與專書出版的經驗交流

112.04.20/研發處

本校111學年度研究績優獎勵獲獎人研究經驗分享,第三場由非營利學程莊文忠教授、廣電系林承宇教授、廣電系蔡珮教授、企管系劉峰旭教授及公廣系楊意菁教授等5位老師,於今天(4/20)接力登場。莊文忠老師以他目前正在執行的國科會計畫為案例,向與會教師分享了一套新興的文獻檢閱系統評析法(systematic review),它是指「試圖整理符合預先設定標準的所有相關證據,以回答特定的研究問題。近來透過機器學習和文本探勘,實現了研究選擇過程自動化,可顯著減少選擇研究所涉及的工作量。
林承宇老師以他擔任全球頂尖Q1期刊審查人的經驗來和與會教師分享,他認為投稿頂尖期刊的優點,姑不論文化差異,期刊採用匿名的方式審查,對文章的作者來說是相對公平的,且近來國際學術圈鼓勵跨領域合作,建議與會老師們多與自身領域外的學者們交流、合作,勇敢華麗轉身,機會就在那裡。

關於出版學術專書,蔡珮老師認為應該先專心寫期刊論文,累積到一定稿量之後再去收攏這些成果,用來出版升等用專書會比較輕鬆,她表示一邊寫期刊論文,一邊寫專書或是為了升等而去寫一本專書,對她來說太耗費心神了。另外,國科會補助的計畫類型也有補助專書寫作,建議與會老師也可多多運用,在出版書籍的部份,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也有提供資源,但是補助對象是出版社,不是直接補助專書著作人,因此在選擇出版社時,就須留意並詢問該出版社的做法。
劉峰旭老師以自身的經驗來說,他認為研究可以協助教學,因此他選擇每年申請單年期的國科會計畫,一方面可以推動自己做研究,一方面也不致於因為擁有多年期計畫而讓自己怠惰下來,而且做研究的同時還可以協助教學,例如以個案研究方式與學生分享,一方面帶著學生解析案例,一方面也讓自己釐清對案例的想像,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楊意菁老師以長期擔任國內期刊主編的經驗來分享投稿中文期刊的小撇步,符合期刊所要求的格式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投稿之前先要了解欲投稿期刊的特色,通常投期刊所規劃當期專題的論文比較會被接受,一旦有修審的機會千萬不要放棄,好好地把問題逐一回應,可以理直但不一定要氣壯,溫和地溝通往往優於爭辯。

在分享的互動時間,與會的老師熱烈提出許多問題,包括研究夥伴的選取、如審稿遇到認識的人該如何面對及等等實務性問題,葉一璋研發長也勉勵與會教師,投稿期刊或申請計畫被拒絕,特別是博士剛畢業,學術作品被拒絕時,以他來說當時的心情最難過,然而這是學術過程的必經之路,學著如何去調適情緒和教學、研究與生活的步調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與會教師們透過彼此的經驗分享和交流,各自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