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績優交流坊(二) 教學與研究如何兼得,過來人娓娓道來

109.04.22/研發處

本校108學年度研究績優獎勵獲獎人研究經驗分享,第二場由資管系劉嘉傑教授、經濟系簡文政教授及中文系陳志峰副教授等3位老師,於今天(4/22)登場。劉老師不談研究方法,直接從尋找問題的角度切入,將問題做成圖形來按圖索驥,一步步接近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方面搭配可以跟自己的特質相輔相成的研究夥伴,透過團隊合作,將解決了的問題,進一步寫成論文。為此,劉老師也分析他自身周圍的研究夥伴分別具有的特質,如何截長補短以獲得最佳的合作方式,同時也要有實質投入,不要佔便宜合作才能長久。

簡老師認為做研究前要先了解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何時是最佳狀態,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地閱讀文章,寫作;遇到瓶頸時,適合用什麼方式來放鬆自己,簡老師以自身為例,當他遇到前述的情形時,他會去好好地煮一杯咖啡,沈澱一下紛亂的念頭,等待靈感的迸現;而在學術的這條路上,有很多事情必須去取捨,例如家庭、健康等等。簡老師也提醒與會教師要確認自己投稿論文狀態,關注領域相近同儕近期研究計畫、期刊發表狀況,畢竟做研究也是在比速度,看誰先搶到一個研究領域(山頭),如職棒運動經濟等等。

陳老師也分享了教學相長的重要性,從教學備課中獲得靈感,以教學為研究基礎,並以此來深化研究,從參與研討會的文章中,來請教前輩的意見,再以期程規劃寫作,一步步地將所獲得的靈感投稿到期刊中發表。即便是被退稿也是一種啟發,它有助於研究者對於盲點的省思。陳老師也以自己執行多年期計畫之經驗和與會教師分享,若提多年期計畫,建議以2篇一級期刊為基礎,審查委員會認為研究者的前期準備已具備,通過率將可能提高。

在分享的互動時間,與會的老師熱烈提出許多問題,包括多年期的計畫被切割了要接嗎?投稿信心、策略層級要如何設定等等。透過與會教師間彼此的經驗分享和交流,各自有所收獲。